杜甫五律《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读记
(小河西)
此组诗作于永泰二年(766)九月。据此诗及《赠崔十三评事公辅》和《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等诗,“崔十三评事”即杜甫表侄崔公辅,其兼衔为大理寺评事,大历初年应在夔州都督府任职,事迹不详。“苏五弟缨”即前诗“苏五表弟”。“韦少府”即前诗“韦大少府”,名不详。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杜甫)
其一
峡险江惊急,楼高月迥明。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
星落黄姑渚,秋辞白帝城。老人因酒病,坚坐看君倾。
惊急:水势大而急。《水经注-渐江水》(北魏-郦道元):“溪有四十七濑,浚流惊急,奔波聒天。”
一时:难得的时刻。《后汉书-吴汉传》:“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之功也。”李贤注:“一时,言不可再遇也。”
黄菇:牵牛星。《东飞伯劳歌》(梁-萧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荆楚岁时记》(梁-宗懔):“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拟古》(李白):“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坚坐:久坐。《赠庐山僧》(唐-张祜):“便知心是佛,坚坐对寒灰。”
倾:倾杯。《乞食》(东晋-陶潜):“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大意】因峡险,江流湍急。因楼高,月亮犹亮。今夕咱难得相会,在万里之外畅叙乡情。牵牛星已落江渚,秋天也要告别白帝城。年老后曾因酒生病,久久坐在这儿看诸君把酒尽倾。
【诗意串述】其一写宴会。首联写宴会地点。江峡边。高楼上。明月下。次联写宴会内容。一次难得聚会。畅叙故乡之情。三联写宴会时间。月落江渚言其久。秋辞夔城点时令。末联写自己表现。俺曾经因酒生病,这次“坚坐”看君尽兴畅饮。
其二
明月生长好,浮云薄渐遮。悠悠照边塞,悄悄忆京华。
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槎。不眠瞻白兔,百过落乌纱。
海上槎:典“海槎”。《博物志》卷10(晋-张华):“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余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白兔:玉兔。捣药兔。《拟天问》(晋-傅玄):“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拟古》(李白):“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乌纱:乌纱帽。《宋书-五行志一》:“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中华古今注-乌纱帽》(五代-马缟):“武德九年十一月,太宗诏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唐-李颀):“故园壁挂乌纱帽,官舍尘生白接䍦。”
【大意】明月升起的时间越长越好,薄薄的浮云渐渐将其掩遮。月光悠悠照亮边塞夔州,月光下悄悄想起京华。口饮清凉的杯中之物,心随可泛银河的海上槎。不眠之夜瞻望月中玉兔,月亮的光辉多少次照着俺的乌纱。
【诗意串述】其二写望月思乡。首联写浮云遮月。浮云喻游子。游子望月,浮云遮月。次联写思乡。明月悠悠,游子乡思悠悠。三联写游子。游子口饮杯中物,心随“海槎”飞向明月,又借明月飞回故乡。末联写望月思乡之久。在这不眠之夜,望着月中玉兔。因浮云时遮时散,月光多次(百过)照着俺的帽子。
其三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
樽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拓:《集韵》:“拓,手推物。”
樽蚁:指酒杯或酒。(蚁即蚁酒。古时酒面有浮沫。)《幸岳寺应制》(唐-宋之问):“雅曲龙调管,芳樽蚁泛觥。”《发云梦》(明-薛瑄):“笑傲倾樽蚁,微茫听棹讴。”
心降:心服。《出车》(诗经):“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降。”《和人岁晏旅舍见寄》(前蜀-韦庄):“意合论文后,心降得句初。”《峡州渡江入寺》(宋-李复):“舟人喜风色,略得寸心降。”
【大意】面对明月岂能无酒?登上高楼俯瞰长江。听到歌声惊叹两鬓苍苍,笑看舞姿俺推开高楼秋窗。浊酒一杯接着一杯,沙鸥飞来一双一双。尽管可怜君之醉倒,可俺觉内心更加愉悦。
【诗意串述】其三再写宴会。首联写宴会有酒。对月就应有酒(望月思乡),何况还登楼(登楼望乡),何况还在江边(望江流思回乡)。次联写宴会有歌舞。听到歌,惊叹白发。看到舞,只能推开秋窗。(俺老了不能歌也不能舞。)三联写所见。窗内诸君的酒还在添,饮酒还在继续。窗外俺看到飞过沙鸥一双。(鸥飞一双,可俺弟妹离散各地。)末联写心情。看到各位醉倒俺也可怜,但各位能与俺相聚,能与俺一起共赏明月共怀故乡,还是觉得心中愉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