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波及全身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皮肤受累是最直观、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在病情控制过程中,科学细致的皮肤护理能减少病灶复发、延缓疾病进展,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类源自免疫功能失衡的慢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活跃,错误地将自身正常组织当作外来入侵者,进而发动攻击,但自体免疫反应会造成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和损伤。因此,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厘清,目前普遍认为其形成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共同驱动,包括遗传易感性、紫外线照射、部分病毒或细菌感染、激素水平波动等。女性在育龄阶段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在临床表现方面,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因人而异,但常见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是面部两颊至鼻梁处对称分布的蝴蝶形红斑,这是其命名中红斑的由来。除了皮肤症状,患者还会出现关节肿胀和疼痛、长时间的疲劳感、发热、脱发、口腔溃疡及胸腔或腹腔积液等系统性反应。部分患者的病症甚至累及肾脏、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其病情波动不定,具有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出现的特点。
尽管目前尚无根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方法,但现代医学在疾病管理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通过早期干预和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病情的长期控制,减轻器官损害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疹护理攻略
(一)防晒
患者外出时务必采取物理与化学双重防晒方式。优先选择宽边帽、太阳镜、防晒口罩及长袖衣物进行遮挡,并应用SPF值不低于30、PA+++以上的防晒霜对暴露部位进行全面覆盖。特别注意,即便是在阴天或冬季,紫外线仍可穿透云层,对皮肤造成损伤,因此患者应养成全天候防晒的习惯。患者应于出门前30分钟均匀涂抹防晒霜,并每隔2小时补涂一次。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尽量避免在10时至16时的高强度光照时段外出。
(二)保湿
系统性红斑狼疮在皮肤层面常表现为干燥、脱屑甚至裂口,部分患者面部或四肢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极易出现瘙痒或感染。此时,保湿护理成为稳定病情、恢复皮肤结构不可或缺的环节。患者应优先选用不含香精和酒精成分的医用级保湿乳液或面霜,其成分中含有甘油、神经酰胺、玻尿酸等锁水因子,更利于修复角质层、提升皮肤的耐受力。每日早晚各一次,于洗净脸部后3分钟内进行涂抹,利用“黄金补水时间”最大限度锁住水分。沐浴时使用温和洁肤产品代替碱性肥皂,洗浴水温控制在35℃左右,避免热水破坏天然皮脂膜。尤其是在寒冷干燥季节,应加大保湿力度,预防气候刺激加重皮疹症状。
(三)减少外界刺激
患有皮疹意味着皮肤处于高度敏感状态,任何额外的化学或物理刺激都可能成为导火索,使原有病灶加重、范围扩展,甚至诱发继发性感染。因此,患者在日常护理中应从源头避免刺激物质。患者应远离含有酒精、香料、果酸、皂基等成分的护肤及清洁产品。面部清洁应采用pH值接近中性的温和型洁面乳,避免磨砂膏、洁面仪等会对皮肤形成摩擦的用品。暂停使用粉底、遮瑕、修容类产品,这些含粉颗粒容易堵塞毛孔,加剧局部刺激。衣物方面,应避免穿着紧身、粗糙或化纤材质的服饰,内衣裤以纯棉为佳,洗涤剂也应选择无添加类型。严格控制热水泡澡和桑拿等高温刺激行为,以防局部血管扩张加重红斑。
(四)定期检查
患者应每月自行观察皮疹颜色、边缘、面积及是否伴有渗液、瘙痒等变化。如发现红斑由淡红转为紫红,或出现硬化、结痂等表现,应立即就医,避免皮肤病灶进一步扩展。此外,患者应每季度接受一次皮肤科及风湿免疫科的联合会诊,由医生评估现有用药方案是否需要调整,并对皮肤病灶进行精准定位及影像学记录。在皮疹缓解期,也应继续保持观察。
总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皮疹护理并非只着眼于皮肤表象的修复,更是一种长期与疾病共处的智慧体现。愿每一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都能借助科学的护理方法,重拾肌肤健康。
黄春玲 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